当蛰伏的巨兽摆出进击者姿态,广告、电商+本地生活、短视频+直播正由线到面推动微信商业化提速。
近日,“两个动作”让一向低调的微信再次站在聚光灯下。一是广告层面,5月24 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发布一篇“字少事大”的推文,核心信息有两点:
公众号合作将统一至官方平台。2023年6月30日后,公众号与第三方商业合作应通过腾讯官方广告平台进行发布;若未通过腾讯官方广告平台发布,平台将按照运营规范等规则对相关内容和帐号进行限制。
腾讯广告平台全量推入驻。若有商业合作需求,运营者、品牌方需在2023年 6月30日之前入驻腾讯官方广告平台成为流量主或广告主,合规开展运营。
翻译成大白话:微信正依托腾讯广告建立广告合作官方后台,使得所有平台合作形成统一出口,这样既能方便运营管理,也能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用以覆盖技术(如服务器)、人力、广告审核等方面的成本投入。
作为对照,微信平台5%的费用比例在行业中与抖音、bilibili等平台基本持平, 高价回收微信秒结联系方式但低于小红书、知乎等平台10%的比例。
另一则是本地生活业务,5月25日有媒体报道,视频号正在加速搭建本地生活服务组件,包括汉堡王在内的头部商家品牌,已在视频号直播间上线团购兑换券。
对此,接近微信人士向虎嗅表示:“视频号带货业务体量不大,视频号小店销售额占大盘的90%,剩下10%是大量品牌小程序在经营,类似汉堡王只是极小范围内测商家,是为了满足这类商家的经营需求,并非微信战略性布局。”
事实上,今年2月微信放开接口能力时已被外界放大审视了一波,知情人士向虎嗅解释,“那并非微信下场做外卖,平台只是提供一种接口能力,把商家的服务接进来,具体‘门店快送’都由商家承接和履约,属于商家端提供的快送服务。”
不过话说回来,这两个动作至少预示着微信商业化正在提速,既符合腾讯集团之于微信寄予的厚望,也是集团意志浮上水面的显性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