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免费QQ站群霸屏王_免费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qq


电商雇“黑客” 袭击竞争对手网站

南通警方破获电商网站流量攻击系列案件,12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QQ群“接单”还可学“黑客”技术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在深入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净网2018”专项行动中,破获一起由公安部督办的电商网站流量攻击系列案件,控制李某等12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查扣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36部。

昨日,南通警方对外公布该案详情。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该犯罪团伙通过网络接单,发起攻击,导致电商网站及交易平台无法正常运行,并以此牟利。目前,涉案的12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电商网站销售旺季频遭攻击

南通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随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网上交易额逐年攀升。但在去年“双十二”期间,家纺城的电商网站出了问题。

“去年12月12日下午2点开始就打不开了,升级了防护效果也不大。”该家纺网技术人员周女士说,经过排查,很快发现公司租用的服务器遭受到“黑客”DDOS攻击,数十G的大量垃圾数据远超服务器负荷极限,尽管采取购买防护软件、分散服务器等紧急措施应对,但犯罪分子察觉后又通过CC攻击,不停访问挤占服务器资源,导致网站瘫痪。

“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两个礼拜,光升级防护就花费了十几万。”该家纺网负责人说,这对他们公司来讲无疑是一次巨大打击,除了直接损失,间接造成的信誉受损、商家和客户流失等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就在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展开调查时,南通另一家电商网站也遭到类似攻击,公司网站、手机APP等均无法打开,给该公司及线下合作的2000余家实体店造成300多万元的直接损失。

先后两家电商遭受“黑客”攻击,是否存在关联?经过对被害单位提供的相关情况,通过分析流量包攻击源的IP地址,民警发现有一些属于同一攻击源。南通随即成立专案组,将两起案件串并侦查,并被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QQ群“悬赏”招揽“黑客”

遭受到攻击的电商网站负责人回忆,事发前曾接到匿名电话、微信公众号留言,自称要攻击网站,或在网站遭受攻击的同时索要钱财。

“有人以‘悬赏’的方式雇用‘打手’作案。”办案民警李晨亮告诉记者,他们发现遭受攻击的网站曾在全国多个QQ群中出现,警方随后根据掌握的线索,控制了陈某、刘某及李某三名嫌疑人,其中李某归案时,正准备对目标网站实施攻击。

“别人联系到我,希望把网站打瘫痪,一般都是先把攻击网站的域名和攻击时间、要求和价格发到群里,问谁接。”今年17岁、就读于某职业学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嫌疑人刘某称,他和陈某等“黑客”是通过QQ群“接单”后,对家纺城网站进行了持续攻击。

“这样的QQ群有上百个,成员年龄普遍偏低。”南通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张建介绍,本案中90后犯罪嫌疑人占比超过60%,有的还是未成年人,彼此之间并不认识,通过社交工具联络,明码标价,临时“组队”,频频作案,攻击目标涉及多个行业。

此外,这些QQ群还免费提供各种作案所需的“黑客”软件及相关教程,以“收徒”为名传授作案方法,并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作案,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犯罪产业链条。

同行竞争、网络敲诈是动机

警方调查发现,雇用“黑客”攻击家纺网的幕后“黑手”系同为家纺电商的某科技有限公司。为扩大公司业务,该公司法人代表万某等3人经过预谋商议,为了让目标网站长时间处于“停摆”状态,先后共支付酬金1.8万元给刘某。“我还让他们攻击了另外两个网站。”据万某交代,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一开始甚至还将自己公司的网站提供给了“黑客”进行攻击。

南通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张建介绍,在此案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动机除了同行恶意竞争还有网络敲诈勒索。

据犯罪嫌疑人李某交代,他对电商平台实施流量攻击就是为了敲诈勒索钱财,在发现目标网站并没有“服软”而是提高了防护措施后,他又通过多个QQ群发布“悬赏”,以每小时20元钱的佣金,雇用多人一起攻击。

据《刑法》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新京报记者 王婧祎 通讯员 苏锦安

黑客24小时在线诚信追款_黑客24小时在线诚信追款是真的吗
上一篇 2023年03月17日
私人黑客联系方式微信_私人黑客联系方式微信2022年
下一篇 2023年03月17日
版权声明:谈到网络安全问题,就没法不谈黑客 (Hackte)。翻开1998年日本出版的《新黑客字典》,可以看到上面对黑客的定义是:“喜欢探索软件程序奥秘、并从中增长其个人才干的人。他们不像绝大多数电脑使用者,只规规矩矩地了解别人指定了解的范围狭小的部分知识。” 他们近乎疯狂地钻研更深入的电脑系统知识并乐于与他人共享成果,他们一度是电脑发展史上的英雄,为推动计算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那时候,从事黑客活动,就意味着对计算机的潜力进行智力上最大程度的发掘。国际上的著名黑客均强烈支持信息共享论,认为信息、技术和知识都应当被所有人共享,而不能为少数人所垄断。大多数黑客中都具有反社会或反传统的色彩,同时,另外一个特征是十分重视团队的合作精神。 显然,“黑客”一词原来并没有丝毫的贬义成分。直到后来,少数怀着不良的企图,利用非法手段获得的系统访问权去闯入远程机器系统、破坏重要数据,或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制造麻烦的具有恶意行为特征的人(他们其实是"Crack")慢慢玷污了“黑客”的名声,“黑客”才逐渐演变成入侵者、破坏者的代名词。 “他们瞄准一台计算机,对它进行控制,然后毁坏它。”这是1995年美国拍摄第一部有关黑客的电影《战争游戏》中,对"黑客"概念的描述。 虽然现在对黑客的准确定义仍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从信息安全这个角度来说,"黑客"的普遍含意是特指对电脑系统的非法侵入者。多数黑客都痴迷电脑,认为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过人,只要自己愿意,就可毫无顾忌地非法闯入某些敏感的信息禁区或者重要网站,以窃取重要的信息资源、篡改网址信息或者删除该网址的全部内容等恶作剧行为作为一种智力的挑战而自我陶醉。

相关推荐